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其实不要说每个民族了,就是一个地域也都有自身的地域文化。当然也不是每个民族和地域中的每个人都知晓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这还得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文化知识以及各个方面来定,所以接下来要给大家讲的屯堡文化一角其实就是我们屯堡地域中人与人的称呼。
在我们贵州屯堡地域中,孩子叫父亲的父亲为爷爷、叫父亲的母亲为奶奶,叫父亲为爹或阿爹,叫母亲为妈或阿妈,叫父亲的弟弟为叔叔(yiyi),父亲的哥哥为伯伯,叫父亲的弟媳为叔娘(如果有几个弟弟,那就按年龄叫为大叔、二叔、三叔...以此类推,叔娘也是根据叔叔的年龄来划分为大叔娘、二叔娘、三叔娘....),叫父亲的妹妹为娘娘,如果父亲有几个妹妹的,那就叫大娘、二娘....,叫父亲的姐姐为姑妈,同样,如果父亲有几个姐姐那也就叫大姑妈、二姑妈....,叫父亲的妹夫和姐夫都是姑爹,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屯堡地域中,一个家庭中的同辈儿女都是按照年龄大小结婚的,也就是说作为哥哥或姐姐的还没有结婚,那下面的弟弟、妹妹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结婚的,叫娘娘和姑妈的孩子,比自己大的叫表哥或表姐,比自己小的叫表弟或表妹,叫叔叔和伯伯家的孩子,就是依照各自家庭的排行,比自己大的就叫哥或姐,比自己小的叫弟或妹,有的家庭叫比自己小的还是直接称呼乳名;叫母亲的父亲为外公,母亲的母亲外婆,母亲的哥哥或弟弟叫舅爷,一般情况下,按照年龄大小称为大舅爷、二舅爷....,叫母亲的姐姐或妹妹为姨妈,也是按照年龄划分,一般称为大姨妈、二姨妈....,叫舅爷或姨妈家的孩子为表哥或表姐、表弟或表妹......
在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在我们贵州屯堡地域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日常称呼(这里主要是指成年男女或者说已婚男女),男女之间的称呼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雅称,丈夫和妻子、老婆和老公、太太和先生、爱人等等。过去,在我们屯堡地域中,女性习惯上把已婚男性称为“男鞭”,而男性在习惯上把女性成为“女鞭”,这样的称呼也一直在屯堡地域中传存。
这样的称呼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的今天,特别是中国这个富有几千年文明的大家庭里,显得不是很礼貌,就是在我们自身环境里,人们也觉得不是很文雅。任何一种产物的诞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有它固然的根,只是它的根被无知的后人所篡改了或者说移植了。其实在远古的时代,在贵州屯堡地域中,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称呼不是“男鞭”和“女鞭”,而是“拦边”和“里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原来,屯堡儿女结婚后,娘家可以什么也不送,但无论怎样都要送一张子孙床,其含义就是多子多福的用意。在这里,给大家说明一下,自屯堡这个汉民族群体在黔中诞生以来,明清至本世纪40年代后期,屯堡人陪嫁送的床基本还是木质结构的“三道檐”,50年代以后到80年代多以“四柱床”为主,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就已经不拘一格了,有各式各样的,什么蒙板床呀,席梦思等等,都离不开当时某个时代的文化,和富有祈求祝福的含义。过去,已婚夫妻特别是有小孩了,丈夫都睡在床的靠外边,妻子睡在床的里面,孩子在中间,意思就是拦住,避免孩子掉下床来,所以习惯上把男性称为“拦边”,女性称为“里边”,这也体现了屯堡男性的男儿本色。而此前没有人来挖掘整理,也没有人来寻根,所以才造成以上的错误理解从而延续至今。
kr-guide!
thank you